It's Layla's labyrinth

Category: others (page 1 of 2)

孤独的花朵

距离上一次打理这个博客,已经过去了近两年的时间。

前些日子收到一封邮件——来自这个blog的读者——问我是否还在用这个博客。这才恍然回头看,上一次的更新已是2014年了。

记得两三年前,当这个blog还在使用的时候,我就曾在大约是木遥老师的博客里读到过一种观点:现在是个人媒体的时代,但独立博客却已濒死了。现在转回头看的确如此。我的blog订阅链接里,大多数人逐渐地不再更新了。越来越多的人在各大网站撰写观点——微博大V、微信公共号以及知乎专栏创造了一场个人媒体和知识输出的革新。

而剩下的很多人,并没有公众号,也没有开设知乎专栏,然而他们的博客也慢慢地死了。比如我。

来聊聊停用博客的两年里我都做了什么吧。

2014年夏天从硕士母校毕业,懵懵懂懂地投入找工作的大军,幸运地、或者说不幸运地接到了第一个电话面试,然后第一个电话面试变成了第一个onsite面试,再然后变成了第一个offer。

初秋的时候开始了这份商业银行中台分析师的工作,开始一个人住、独自生活。每日朝九晚五地通勤,一直工作至今。去年10月换成了工作签证,开始每个月交比以往更多的税,对美国的归属感却并没有增加。

在这两年间我用过两个微博账号(一个是常用的三次元号,一个用来刷一刷二次元相关),拥有过一个知乎账号(回答了几个问题,然而专业相关的问题点赞者寥寥,不痛不痒的回答却被顶到第一,让人不免失望),出了一本同人本(贩售地还算顺利),谈了一场漫长的恋爱(现在却不知结局在何方)。

我走过许多地方,却不曾回到这里。

平凡的热闹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社交网络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美好的。身边的同学好友开始一个个结婚、买房、生子,甚至开店、做微商,分享各种各样的信用卡打折信息,沿着所谓“人生必经的旅程”在那通途的大道上勇往直前。

许多声音对我说,你不再年轻了。

你不再年轻了。

不要再读书了。

不要再随意换工作了。

该考虑结婚了。

……

我忽然想念起这个blog。

我记得当初在这里写一些现在看来无比浅显且幼稚的、根本不能称之为专业的文章的时候,收到了很多来自不同领域的读者的留言和交流。我在这里认识了许多网络上的朋友,甚至后来曾经彼此造访,坐在校园树下的石凳上聊一聊对经济的看法,聊一聊李健的歌,聊一聊我不懂的算法知识。那时我们离各自的追求和爱很近,离琐碎家常很远。

我为什么还需要blog呢?再这样一个社交狂欢的时代。

我想是因为我需要孤独。我需要孤独中冷静地思索来时的路,也需要享受在孤独中不受束缚的所思所想。

唯有在孤独中,我才能成为我自己。

写到这里,我想起自己很喜欢的一首歌,袁泉的《孤独的花朵》。

It’s a crowded city, everyone’s heart looks like a flower, so lonely so thirsty

你瞧,说的一点也没错。

在这拥挤的城市里,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花朵。在自己的世界里说秘密的话,但谁都不愿意先去倾听对方。

于是相隔咫尺,却又好似天涯。

这是一段伤感的歌词,我却读出一点深意。或许每个人都有两种属性,属于自己的你,和属于这社会的你。我们长大、走进社会、建立家庭、承担责任,逐渐显露出社会人的模样——拼命的走入人群,避免孤独。

然而属于自己的你,却注定是孤独的。它就在身后,永远都不会远离。

现在的我,大概就是属于想要回头拥抱这份孤独的时候吧。在我成为任何人期待的蕾拉之前。我是我自己。

所以,我回来啦。

【留学周记】写在短短一周的春假里

上次随意发了一条豆瓣广播,提及“拖了四周的周记”,发现居然有很多人还记得,感动之余也觉得很是鞭策。上学期最后四周真是太忙了,忙过头就是提不起劲,deadline又步步紧逼,一天恨不得有36个小时才好。直到考完最后一门,冲去日本餐厅狂吃一顿寿司自助,才“啊”得幡然醒悟过来,居然一个学期又结束了。

成绩已经出来,出乎意料的是,没有期望能得A的数学课拿了A,而占总分近七成的平时分几乎全部拿满的quantitative trading却拿了B+。说实话,我自己并不认为最后熬了两周de了无数bug的final report只有B+的水平,拿到这个分数一度有些愕然。但是这个世界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时常发生着,不是吗?

早就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啊。

虽然其他科目都拿了A,但是由于这科B+的存在,这学期的GPA比上学期要稍微低一些。我倒并不很为此难过,大概自己是真的开始懂得爸爸推崇的庄子的那番哲学了。自在逍遥,随遇而安,享受努力争取的过程,但不为结局所累,没想到自己现在也能拥有这样平和的心态——真是令人欣喜的进步啊。

春假只有短短的一周,结束之后就是春季学期,不用想也知道会有多忙。在美国念书的这段日子,就好像是一场压力测试——就来试试看,到底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就像是即使在这短短的春假里,也还是要拨出时间来做RA的活。辛苦吗?也许吧,但是已经习惯了,于是并不“觉得”苦。更何况,现在打开微信朋友圈,就看到正处于peak season的P记得小伙伴们熬夜加班甚至群O的moment,想一想去年这个时候自己都熬过来了,都把Q清完了,现在的苦又算什么?

现在回过头看工作时抹眼泪的痛苦,原来都是成长,都是不得不感谢的过往。

说完反思,不如说些轻松的话题。

首先是收到了编辑要寄送稿费的通知,同时也接到了下一篇稿子的选题。虽然上次的小短文只有200块的稿费,但是能将写作和赚零花钱这两件令人充满成就感的事情结合起来,真是太高兴了~^^~在此顺便为自己打个广告,如果有需要数学/金融科普或者纯文学的稿件欢迎联系(楼主请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谢谢OTZ….)

第二件事是很高兴抽时间把之前刚开了个头的大部头接着读了起来。没有比读书更好的事——至少我是这么坚信的。不仅仅是一本好书内蕴藏的力量,即使是读书这件事本身,也是让人无限愉悦的。前两天坐在火车的皮椅上,靠着窗户,借着窗外一晃一晃的冬末暖阳,抱着Kindle读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那感觉好像时间都停滞了,好像火车也要开到永恒里去。

第三件事是去了一趟Indiana的郊外。不管是森系小镇Amesh,还是充满了冬日气息的state park,都让人平静而舒畅。我喜欢美国中部大片大片农田带来的开阔视野,喜欢躺在蓝天里悠闲做着梦的白云,喜欢将化未化冰霜包裹的湖泊。将自己从繁忙的学习里抽身出来,感受一下宁静的自然之美,真是极好的~

之前已经在豆瓣发过一张照片来着~小红帽什么的再来一张吧~

Lake

最后一件事就是《来自星星的你》啦。在考试结束之前一直靠理智强忍着“不许看”,考完试终于掉进了大坑。其实由于不习惯韩语发音的原因,我并不喜欢看韩剧。上一次尝试看韩剧似乎还是大二时在同学的推荐下看韩版的花样男子(看了5集左右无奈弃剧),不过《星你》真是很用心的韩剧,从超级好听的OST就能看出来!各种神曲目和BGM,好想收藏一张啊!看得出来SBS是非常认真的在打造一部韩剧史上的imba神作。女主全智贤姐姐的演技也太好了吧,说哭就哭说笑就笑,将女神、女汉子和女蛇精病集于一身病转换自如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啊!至于男主都教授,就是一个bug的存在,编剧绝对是和全世界的男人有仇,才创建这么一个全方位无死角激发出全地球女性兽性的角色来吧……

另外戏里还有两位我的小女神(看到她们真是惊喜不已),都是之前在韩国电影里看到过的。一位是饰演少女千颂伊+徐宜花小姑凉的金贤秀,看到她在《熔炉》里的精湛演出,让我联想到日本的志田未来,两个小姑娘还有点神似呢~都是演技派小美女。另一位是17集客串的裴秀智!!国民初恋妥妥的,当年《建筑学概论》里青春又清纯,秒掉韩佳人有木有!

最后再唠叨一句:这剧的OST真的超好听啊超好听~尤其是纯音乐的部分,现在虾米和豆瓣都有完整版OST啦,快去听呀!!

恩,啰啰嗦嗦的写了一大堆,也该去休息了!过完接下来的周末,就又是新的挑战了,加油吧!

【留学周记】week5&6:反思与前进

隔着两个礼拜没有写周记,居然有人给我留言催稿了。在惊讶的同时也更加诚惶诚恐起来。

其实早就想好这次要两周一起写,是因为比以往忙很多吗?也不能这样说,主要是这两周的deadline太多,以至于经常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德时候我也难出什么能看的东西。其实这新开始的一周琐碎的事情也多的很,所以我也只能坐在学校饭厅里,在历届校长的注目下一边啃披萨一边写文章(UChicago的饭厅蛮奇妙的,四周全是历届校长们的威严画像,不晓得他们每天看来玩师生吃饭,自己会不会饿)。

说回这两周的生活,总结起来还是那个都快听到耳朵起茧的“忙”。期中考试周夹杂其中,project lab也渐渐到了该做实事的阶段,偏偏这边Stochastic Calculus老师积极地po着problem set,那边regression的大作业还是阴魂不散,每周一个十几页的大report板上钉钉。这学期的生活就是由不停地coding、coding、coding组成的,看来这年头,不管哪一行,码功都是不可或缺的。偏偏不同科目的要求又不一样,一会儿C++、一会儿Matlab一会儿又是R,语法规则都快记串了有木有……

压力大、事情多的后果就是容易暴露自己未曾意识到的问题。比如我一直我觉得自己对于C++课的掌握程度算是不错的,结果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对于OOP还有STL存在着不少盲点,以致于考试时被一点摸不着头脑的小问题缠住,耽误了很多时间,最后 debug到考试前一秒,完全来不及写注释和检查(回去run了一下code发现果然输出有点问题),往后一定要将这门课重视起来,对于STL的algorithm要课后自己加紧学习和应用,千万不可以再掉以轻心了……

project lab那边也是一样的,发现自己和专业统计出身的同学在分析能力和对数据的敏感度上还差得很远,更不用说那些拥有理科PhD学位的同学了,人家好几年的学习和研究功夫不是白费的。同样的课题,看看别人的分析结果,才发现自己所以为的“看上去没有什么关系”的分析有多么浅显。往后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多花一点时间在项目上,打起精神来!

不过实话说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喜欢周围的人强过自己、懂得自己所不懂之事的感觉。以前在南大的时候,最喜欢听神姐他们跟我讲各种有趣的理工科知识,也喜欢跑到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去偷偷蹭课的感觉。其实我天生是一个喜欢温和环境,甚至厌恶竞争的人,但是我真心享受和一班同学好友互相学习、共同取长补短的气氛。为什么别人看似没有上课却总解题比我快?为什么我写15页的研究报告已经快要崩溃了,别人却能写出40页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版本?正是有优秀的同龄人的存在,才让我时时刻刻清醒着,知道自己的弱点,知道自己的进步空间,也知道自己算是没有白出国念书这一趟。

不过虽然自己暂时比上不足,跟自己比起来倒是进步了很多,天知道我以前是个多么懒惰的人,现在拖延症的毛病虽然还是没有改掉,但对待学业的态度已经比本科好了太多。记得大四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以后再也不要为了GPA而读书了。现在的我单纯地为了有趣的问题读书,为了丰富自己而读书,反而好成绩也自然而然地来了。你瞧,虽然我的report写的如此痛苦,但是每次看到100分的分数,不也是一种很棒的回报吗?

总的来说,过去的这两周就是一个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极限,自己的不足和弱点的两周,也是一个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努力面对未来的两周:)

PS:上周还有一个情人节,xyjprc同学从ND跑过来陪我过周末,我们一起去了Art Institute of Chicago,看我非常喜欢的Renoir的名画,也一起去Henri吃情人节大餐。好像回到了在上海时候的时光。那时候我们也总是一起逛逛美术馆、听听音乐会,压着复旦周围那些细细碎碎的马路,简单又笨拙的交往着。情人节那天我思忖再三还是没好意思在微博或者微信上说些什么。其实我想说的是,真的非常感谢你一直爱着我——不是山盟海誓的爱情,不是卿卿我我的爱情——是静水流深的爱。快要三年了,你的肩膀一直是我豁达的天堂,你对我来说是亲人一般的存在。我们单单纯纯地谈着一场在同学好友眼里过分保守过分青涩的恋爱,但是我却觉得好安心。我是个幸运的人,望尽千帆,得到你的敬仰。

(不知道你会不会看到,嘻嘻这下不能说我老不夸你了吧~)

嗯,今天写到这里吧~悲壮地去上Stochastic Calculus的课啦~~~

云在青天水在瓶

从大一那年养成在生日的时候写“周年回顾”,到现在已坚持到第六年了。

往年总是在生日的当晚就会动笔。我还记得去年的生日我是在彻夜加班中迎来的。

当时做bank,手中差不多有150张函证要发,每天都火急火燎,夜夜蹲在宾馆加班。那天收到第一条生日祝福的短信时,我还埋首在电脑面前对数字,开着一张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的live,算是给自己装点一些喜庆的成分。

今年一半是因为懒,一半是因为赶今晚要交的作业,所以拖了整整两天。

说来奇怪,晃荡许久,竟然又回到了校园重新做起了学生。其实严格地说,过去的一岁里,我恰好是1/3的时间在工作,1/3的时间在学习,还有1/3的时间在无所事事地读书、喝茶、晒太阳。这么说起来,我22岁的这一年,也算得上是随遇而安。

工 作的日子,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字:忙。四大的工作强度,不管在做学生的时候如何“听说”、如何“想象”,也比不上真正进一个组做项目。最忙的时候,连坐公交 车都要开着电脑拆breakdown,每天一睁眼,眼前飘过的就是今天要交给老板什么数字,有时候傻傻得舍不得睡觉,总觉得睡觉的时间好短暂。到后来疯狂 清Q的时候,每天晚上一点多钟从公司打车回家,我都在祈祷,希望这是今年最后一次12之后离开公司了……

其实,这种忙碌本身,是无法去抱 怨、也暂时无法改变的。审计这个工种的性质就决定了无休止的加班,一个审计团队必须用短短几周的时间,去完成一个客户整个财务年度的年审,如果不加班、不 拿出决战性的行动力,怎么做得完?举目四望,公司上下,除了大老板们,又有几个不忙碌呢?

其实我很喜欢——甚至很感激这一段工作经历,不仅 是因为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反而难能可贵的保持了一些职场里难见的纯粹友谊,还有我在这里的确懂得了很多。比如算是真正有了一点会计意识和素养吧。来美国之 后,学校给了一些IB的trainning和职业化考试的机会,财务报表的部分我几乎是秒过的,每次看到我做过的account,心里只有满满的亲切感。 而类似于PPE Movement,CF recap之类并不是第一年小朋友可以接触的部分,也在在陪SNR和MGR一晚一晚出报告的过程中慢慢熟悉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懒惰的我也 终于开始思考,自己想要怎么样的生活,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是个老生常谈却永不过时的问题。在做学生的时候,总是会把未来的人生想得太好太简单。而终有一 天自己会明白,世界是很公平的,想要怎样的人生,便需要付出等量的代价去交换。过去一年的时光,让我清楚地确认,自己是一个把生活本身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 人,自己对于精神生活丰富度的要求比物质生活要高的多,多到比自己原来的想象更甚。

我记得离职那天傍晚,我去了一趟南浦大桥,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如梭,它们都有自己既定的目的地。而我的未来在哪里?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但心情却是从未有过的坚定。

来美国之后的生活,以前的日志也有写过。总而言之也是忙、也是累,但心态确是全然不同的。我很明白,自己为什么来读书,为什么要学习,我有很多小小的目标和希望要在未来的日子里去一一实现。

但 是,我已经不再像以前的我那样无时不刻给自己提出目标了。比起强求未来有一个怎样的结果,如今的我,对于很多事都抱着“享受过程”的态度。学习也好、找工 作也好、身边的各种人和事,渐渐得无法再成为主宰我心灵的东西,也很难再有什么事情真正“伤害”到我。学习学不好,就再努力学便是;找工作困难,那便回国 去找;身边人来人往,每个人都有眼耳口鼻,他人如何想、如何说,都一笑而过即可。

我18岁生日的时候,爸爸对我说,往后要学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今渐渐长大,才明白这是怎样的智慧。

你只需要让自己更好、更快乐,你只需要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你只需要清楚明白哪些事值得做,哪些事又不该做。

只有拥有清醒的头脑、坚持的勇气和善良的心,才能在这个与熟悉的环境完全不同的地方保持自我。独立思考而不随波逐流,不因环境的复杂和他人的变化而纵容自己,这是漫长而艰难的考验,我不敢说自己能做好,但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尽力而为。

看 上去我的心态“老”得很快,我甚至自己都说不好这种成熟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最近总听到有人问我为何每日充满“正能量”,为何每天都“好像很开心”。我只 能笑一笑,这世上哪有不存在负能量的人?哪有不经历生活艰难的人?一切都不过是心态与眼光罢了。当你的心站在一切痛苦之上的时候,那痛苦也不过只是丰富人 生的点缀,当你知道自己不会变得幼稚无聊的时候,那幼稚无聊也便无法伤你万分,不是吗?

新的一岁,我不会给自己提任何要求,还是那句话,“从心所欲,不逾矩”。看上去这是古稀之人才能有的豁达态度,但我觉得,在年轻的时候,也可以稍稍学一学老人的智慧。

李翱曾在《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一诗中写过,“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我 是水瓶座,第一次看到这首诗还是初中。当时觉得乞巧,便抄了下来。现在长大了,明白了诗里的禅意,更加喜欢。幸福本身,就如同禅一样,蕴藏在一切事物中, 学会领悟生活的本质,遵循自己的心,也就明白什么是幸福了。瓶中之水是自由的心灵,只要清净不染,心就像水一样清澈,不论周遭环境如何变化,我只做自己喜 欢的那个我。

没错,生活就是瓶中水,从来就都在我们手中。保持清静的心,向前走吧。

生日快乐。

【留学周记】——冬季学期第一周

2014/01/06-2014/01/12
想写周记的想法完全来自于我在芝大认识的这位台湾朋友。这位台大电子+经济双学位满绩毕业生,现在是芝大经济系一年级的博士生。之所以对他印象深刻,是因为他和我以前认识的“苦逼PhD“们很不一样。芝大经济系全球闻名,同样那里的学习和研究生活也异常辛苦,每次我被系里的作业逼得快要崩溃的时候,只要看看经济系的研究生院就能得到很多安慰……但是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少见的自律又乐观的形象,给我的印象非常好。
他懂得从辛苦的学习生活中寻找快乐,懂得享受生活,也懂得记录生活。从他的周记里,能看到他是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如何有条不紊地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此人厨艺非常专业!)等等。
对我来说,写周记更重要的意义恐怕在于记录。我的记忆不太好,而且有愈来愈差的趋势……保持”写点儿什么“的好习惯,恐怕以后再翻阅起来,会觉得非常有趣~于是决定发布在豆瓣和部落格上,欢迎监督。
言归正传。刚刚过去的是冬季学期的第一周(现在是周一凌晨四点半写什么的我才不会说呢),来芝大以后才发现还有冬季学期这么个神奇的东西,所以当我的大部分朋友还喜闻乐见地享受着冬假时,我那短暂的假期已经结束了……(开始了么?已经结束了!)
之前在blog里写过,芝大的quarter学制导致每学期的学习压力都非常重,我们相当于要用别人一半的时间完一样的内容。老师自然是不会“体谅“我们这一点的,唯一的方法就是拼命学习,这才有了”University of Chicago is a place where all life goes to die”的名言。
秋季学期每天在图书馆待到后半夜的痛苦还历历在目,一看到这学期的安排,压力简直山大。除却跟上学期一样5门课外,周日还有两门为期五周的seminar,一个关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现状,一个关于交易算法。另外,这学期还有一个报好名的交易比赛要参加。
这还不算,本周三的时候拿到了这学期project的申请反馈,申请结果算是悲喜交加。喜的是居然从全系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拿到了申请人数众多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研究项目(一共只有5个名额),悲的是project要做两三个月,基本贯穿整个学期,相当于比不做project的同学多修一门课。课题方面也是悲喜两重天,喜的是liquidity model是以前完全没接触过的课题,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查漏补缺,悲的是……尼玛这是从来没做过的东西我该怎么办!!!
其实上学期的成绩出来后发现都还挺好的,离满绩差的不远,让我稍微有些”天道酬勤“的轻松感,本来也打算这学期把重心放到求职上来,但是望着这么长的课程列表,心里还是连连起疑。为今之计也只有更加努力,要做好比上学期还要苦逼一倍的思想准备……(快想想经济系XD!)
抱定了这样的念头之后,第一周是怀着满满的诚意去上课,适应了一学期的英文教学之后,听力稍微有些提高,也希望借此机会养成”课上全听懂”的好习惯,以免课后浪费成倍的时间。实践证明的确有效,认真地听讲,和老师进行interactive,的确节省了课后自己看讲义再折腾的好多时间,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增强信心:)另外,也希望作业要抓紧时间赶快做,做完之后有疑问的地方再去问TA或者和同学讨论,把握“主动权”,周末熬了熬,把quantitative trading和C++的两门作业都写完了,debug真是太痛苦了,比coding痛苦十倍有木有!明天下午还是写fixed income的作业,晚上要第一次上号称本项目最难的stochastic calculus(第一周的课因为暴风雪停课所以skip掉了),上完之后就要开始写最“数学”,我最不擅长的作业了,唉……
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如虽然暴风雪带来的是零下45摄氏体感温度的“冰窖模式”,但也带来了很壮丽的雪景!密歇根湖整个冻住了好壮观啊!

从家里窗户望出去的密歇根湖冬景,超美。

从家里窗户望出去的密歇根湖冬景,超美。

main quad路边的积雪,颇像奶油蛋糕什么的~

main quad路边的积雪,颇像奶油蛋糕什么的~

比如虽然礼拜五通宵code MATLAB终于研究完了作业题,但是周六就有师姐带去买菜买了好多吃的可开心啦~!
比如虽然坚持每天写手帐好困难,但是买到了Moleskine的半价手帐本和全套12色的plot 0.38水笔,感觉写字的时候也幸福了好多。

收到的Cherry小青轴!手感好极啦mua~

还有今天收到一只Cherry的青轴机械键盘好开心~~手感很棒,编辑再也不用担心我拖稿了!

以前拍的照片~来美国之后都没好好拍过片T-T

最后,前两天翻到了以前练习摄影时拍的照片,想起在国内的时候的点点滴滴,虽然才过去了半年,却好像隔了很远似的。又想起在痞客帮上看到的这篇文章,觉得虽然现在学习很辛苦,但是本质上已经是很多人无法拥有的幸福了。在这里一个quarter所学进去的知识,可能比在国内时一个学年所学还要扎实,更重要的是,第一次开始改变了以往懒散的态度(虽然也还是勤奋不到哪里去啦ORZ。。。)的确很多时候累的超出自己的预期,可是还是坚持下来了不是吗?No pressure, no growth,这话不假。与班上诸多“高富帅”、“白富美”相比,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穷人家的女儿”,父母省吃俭用供我读书,自己咬牙辞职出国读研,我不想花那么多学费却只在名校里溜一圈走人。放弃了国内稳定生活的我,比全班任何人都更加珍惜读书的机会。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自己不努力争取的话,是没有资格怨天尤人的。
就像是歌里唱的那样——
“喜欢自己那么意气扬飞,痛快淋漓感觉多舒活、天地多辽阔!”

重返校园时光

来芝大读研已经半个学期了,从踏上美国土地的茫然,到现在每天在图书馆泡到一点,疯狂赶作业的常规生活,恍然一过也差不多两个半月了。芝大实行的是强度高、时间紧凑的quarter制,两个半月,刨去9月系里专门的review课程——从10月学校正式开学算起,已经驶离期中考试的港口,奔着期末考试去了。

而我也终于能静下来,稍微回顾一下重回校园的这段时光——正好想起来听说过的一句话,如今是各类SNS崛起,博客转而落寞的时代。这话说的没错,回望自己过去一年几乎寸草不生的blog,每每都觉得很是愧疚。其实用live writer在这里写东西,都是身心非常自在,思维也非常活跃的——所以能回到属于自己的这个小小站点,我也是很开心的。

去年夏天离开南京之后,我前往上海工作了一年。会计是个我并不熟悉的领域,很多工作上的知识需要从头学起,四大超高的工作强度,亲身经历之后才发现何为“纸上得来终觉浅”。懒散如我原本以为自己都撑不过去年冬天,结果熬一熬,哭了几场,被骂了几次,好几次夜晚怀揣着“明天就去辞职”的想法入睡,却也在最后一天清完了60多个coaching notes,交接完手上最后的项目,坚持到底做完了一整个忙季,才郑重地递上了辞职信。

离职的那天傍晚我收拾好东西,做公交车去了一趟南浦大桥,看着黄浦江上来来往往的船只,吹着春夏之交的江风,一半是解脱,一半是困惑。已经放弃了稳定可见的一段人生,前方确实未知和迷茫,手上握着的唯一资本就是年轻,其他一概不祥。

降落在芝加哥机场的时候是接近午夜,来接机的学长带着我走了一趟downtown,芝加哥的downtown真美,让我瞬间想到了上海,车在lake shore drive上飞驰,左手边那在黑夜中静默不语的密歇根湖,也像极了我的未来:广阔无边,却仍摸不清方向。

 

而现在回头再形容一下目前的生存状态,用一句话说起来就是:在芝加哥大学,在graduate school,没有任何一个专业是轻松的。

秋季quarter开学第二天,图书馆通宵自习区就人声鼎沸……不管我多晚离开图书馆,里面都有好多人一副“还远远没待够”的表情投入在学习中,大厅的lobby人来人往和白天别无二致。而不管我多早来图书馆,都有人带着一堆家当扎根于此,让人摸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大早就来了呢还是昨晚根本就没走。

而我的三位可爱的室友,也都是硕士在读:一位读public policy,每日写policy memo写到晕;

一位读计算机,每天在电脑面前coding。这几天中部地区刮龙卷风,上周末的芝加哥狂风暴雨,各种警报,她毅然决然地出门去上周末固定的习题课了……

还有一位读social work,每周几百页的reading要读,不是这个课要交十几页的paper就是那个课要presentation,同时还在一所黑人学校里做mental health consultant的实习,每周两天挤着全是黑哥黑姐的公交去上班,包包里放着防身电棒……

说回我自己。

在来芝大之前,就学长学姐郑重其事的说过芝大是个学术气氛浓厚,充满学霸的大学。“学霸是芝加哥大学的种群属性”——原话是这样说的。于是,作为一名学渣,来到这里时我显然是惴惴不安的。果不其然,一来就听说我们项目这批录取的学生的本科平均GPA是3.8……当时就吓了一大跳。本以为自己的本科GPA还可以了,原来在这个项目里是拖后腿的。班上70%的学生是数学/统计/计算机系出身,只有极少部分是像我这样纯金融或者经济背景……这消息犹如当头一棒,我瞬间意识到这一年的学业恐怕会很艰难。

从开学前的review session就开始体会了这一点,白天通常是7-8个小时的workshop,从MATLAB,R语言编程到corporate finance的training都有,夜里则是雷打不动三个小时的数学。上Probability课的时候教授非常自然地提起测度论,讲着兴起了就开始聊实变函数和随机过程,班上那些本科学应数的大神跟老师眼神交流完全没有障碍,我却恨不得把自己埋起来——完全跟不上。这还是undergraduate review session啊,整个九月心都是拔凉拔凉的。

可能每一个人在美国读graduate school的学生都会经历一段属于自己的纠结,其实很庆幸我的纠结来的这么快。我一直在想,在这个项目里,我到底差在哪里?我有相对优势么?吃饭的时候会想,睡觉前会想,就连坐在公交车上,没有精神地闭着靠着窗的时候,也在一闪一闪地想着这样的事。尽管这种焦急又沮丧的心情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何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直到某一天突然想通了似的。既然念硕士就是为了就业准备的,那么何必在学业上太过焦虑?再说,就算研究生的课程再难,或者说就算我再笨,也总能找到一个方法安稳的度过,比起怀疑自己,不如相信自己。能被录取一定说明我有自己的优势——虽然我还无法确切的形容这优势到底是什么。

事实证明我还是慢慢survive了下来,各科期中考试下来,统计过了平均分,C++考了满分,资产组合理论拿了A-,虽然跟班里的大神无法相提并论,但是也比自己预想的要好很多……现在的我开始慢慢明白,凡事只可与自己相比,学习也好,工作也好,“my pace”才是最重要的。

就好比是我和我的室友们,现在大家已经都开始各自适应这里忙碌的学习节奏,虽然每天见面时打招呼的方式已经从“今天吃什么”变成了“今天有due么”,但是慢慢地,也开始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开始找自己的乐趣。比如我开始继续学钢琴,每天下午从图书馆溜出来,一个人走到琴房,练几首简单的曲子。冬日暖阳、黑板琴键、一杯温暖的拿铁,忘记赶due的痛苦,静静地享受属于我的校园时光。

商家玩促销,边卖边送赚更多

这是给果壳写的第二篇稿子,所以就贴过来吧:)

文by:蕾拉

在这个消费者权益终于发扬光大的日子里,购物变得庄严而神圣。当商家毕恭毕敬地连促销带赠送时,死理性派提醒你促销有陷阱,小心多花钱。当“上帝”之前,还是先算算为好。

不管什么时候,商家总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促销,比如常见的“满XX元减XX元”或者“买XX元赠XX元”,死理性派之前有文章 商家玩促销,其实不便宜对此做过详细分析。除此之外,有些商家(比如超市和快餐店)还会采用另一种促销方法,就是“买 M 增 N”,把几样东西绑在一起卖,即捆绑销售。捆绑销售的形式五花八门,甚至包括“第二杯半价”这样的亲民手段。虽然亲民,大采购之前,还是得算算,绑在一起买到底是有多便宜?

“买M赠N”的实际折扣率

买 M 赠 N 型是超市里最常见的的促销方式,例如巧克力买 5 送 1。这种促销方式的特点是赠送的商品和购买的商品同质。各种不同的类型的买多赠少的等价折扣率很容易算出来:

http://img1.guokr.com/gkimage/17/ls/59/17ls59.pngM 相同时, N 越多,折扣率越高,反之 N 相同时, M 越高,折扣率越低。大超市里常用“买 M 送 1”( M 一般不高过10),等价折扣率在 5 折到 9 折之间。而即使是 N>1 的情况, M 也至少是 N 的两倍以上,比如“买 5 送 2”或者“买 7 送 3”,这种情况下等价折扣率在 7 折附近。所以除了买 1 送 1 的特例,一般而言买 M 送 N 的的折扣率都在 7 折以上。

假设商品原来价格为 p,成本是 c(为方便计算,设 c = 0.5p)。商家做一次7折促销,促销前该产品能卖 m 件,促销后卖出了 n 件。

可以算出,促销前商家的盈利为 0.5p×m,促销后商家的盈利为 0.2p×n,只要 2n>5m ,也就是促销后销量是原销量的 2.5 倍以上,商家就有额外的盈利。如果要通过买 M 赠 N 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标用买 3 送 1 就解决了,这种情况下每一次的销售都会有额外盈利。

值得注意的是,捆绑销售和打折有本质的区别:在捆绑销售中,消费者为了获得这项折扣必须买的更多。在普通打折促销中,买几件都是打 7 折,消费者不需要扩张自己的消费,想买多少就买多少。但在捆绑销售中,消费者要想获得 7 折的等价折扣,就必须多买个 2-3 件甚至更多这种方式获得的收益比同折扣率的打折要低得多。

组合装一起卖

图片来源:knolzone.com图片来源:knolzone.com

如果说买 M 赠 N 的是商家清仓尾货的惯用招数,组合优惠装则是推新品时常用的一招,你是否常常看到 XX 品牌精品组合套装或者同时购买 XX 系列送小样的广告?这种组合的优惠方式又可以细分为无赠品和有赠品两种。对于送赠品的商品组合,我们可以把赠品视作为另一件商品。那么不管是有赠品还是无赠品,我们只要分别计算和比较组合的价格和组合内部产品(A、B、C、D……)的价格之和,就可以算出等价折扣率,判断出是否划算。

以洗发水为例。某品牌柔顺洗发水 200ml 的价格是 19.5 元,同系列200ml护发素的价格也是 19.5 元,如果分别购买两种需要 19.5 + 19.5 = 39元,但组合装价格只要37元。等价折扣率就只有 37/39 = 94.8%,也就是 95 折。当然, 200ml 在洗发水产品中算是小规格的,不是组合装促销的主流。我们随机选取该品牌某两个系列的 400ml 以上级大瓶洗发水和护发素的组合促销装,计算它们的折扣率:

http://img1.guokr.com/gkimage/xi/eq/6k/xieq6k.png一般而言,大型品牌商在为产品构思促销组合的时候,会按照推销的力度来定折扣率,主打的产品折扣更大,不急着推销的产品折扣小。因此商品组合的折扣率一般是集中为几个离散的点,比如表中就 95 折和 7 折左右两个点。

神奇的第二杯半价

图片来源:freeimagescollection.com图片来源:freeimagescollection.com

肯德基、麦当劳经常会有某些饮料或者冰淇淋,以“第二杯半价”为卖点。神奇的第二件半价给人以“第二件是5折”的颇具诱惑力印象,然而稍微算下就明白,实际的折扣价格只有 (1+0.5)/2 = 0.75,也就是七五折。一杯 9 元的饮料卖 6.8 元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但是第二杯只要 4.5 元听上去就悦耳很多,关键是由此带来的销量为商家带来的盈利远超过让利的成本。

一杯冰激凌售价 10.8 元,假设成本为 3 元,购买者可以自由搭伴购买:

无第二杯半价:设售出m支冰激凌,商家的利润为 (10.8-3)× m = 7.8m

有第二杯半价:设售出n支冰激凌,商家的利润为 (10.8-3)×(n/2)+(5.4-3)×(n/2) = 5.1n

由于成本低廉,第二杯半价优惠后,只要销售量可以有所提升不变,商家就能扩大利润。要说的是,上面仅仅是分别计算了两种情况,实际中即便第二杯半价,售出的 n 杯冰淇淋,也不会全是一次买两杯这种情形,所以 5.1n 还只是最小盈利而已。一般而言,采取第二件半价这种捆绑销售方式的商品以快餐食品和小商品为主,成本都不高,只要销量可以上升,商家就能有更多的盈利。

其实所有的捆绑销售,都是利用消费者求划算的心理,当然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商家在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让利了,尽管可能实际上他们是更赚钱了。这种通过让利带动销量从而获取更大盈利的促销方法,消费者也带来了不少好处。而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你是否真的需要买这么多?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勇敢地候鸟往南飞

如果四季轮回,我爱上漂泊

如果湖水清澈,这样倒映着我

如果天空广阔,从不寂寞

只为远方自由湛蓝的王国

勇敢的候鸟往南飞

跨过千山的重围

天空再黑,有你伴随,我也将从容地面对

勇敢的候鸟不停飞

跨过千山与万水

在梦想到达的时刻,分享眼泪。

不畏寒冷遥远的追寻

无怨无悔

因为我相信,有一天总会停靠在温暖的怀抱。

我静静地眺望着世界的黑,相约再会。

——10:34 AM in Zhenjiang,即将前往机场飞向HK,飞机起飞需要逆风,不能说祝我一路顺风,那就一路顺利吧。Layla,做勇敢的候鸟,不停往前飞。

关于Godaddy广告营销的吐糟。。。。

自从我自2010年2月正式使用从godaddy.com购买的顶级域名并在网站账号中输入了我的gmail邮箱之后,我平均每3天会收到一封来自godaddy.com的AD邮件,基本内容如下:

Dear Layla, you have a good opportunity to save 20%~!!

Dear Layla, last three days to save up to 20%!!

Dear Layla, godaddy now is offering a saving up to 10%~!

Dear Layla, there’s a scare saving!!30%~!!You can’t miss it

……………………..

……………………..

而这些邮件,前两封我还会save起来备用,从第三封开始,我就直接delete,现在在考虑是否要加入junk mail的系列。 Godaddy现在的营销方式无非是希望顾客能够去为域名续费(至少对于我是如此),而不可否认的是我的确会在2011年2月之前续费我的域名,我还不希望blog开了一年就关掉。

但是……orz你还可以不要每三天就发一封一摸一样的打折邮件给我啊?

你难道不知道长期这样做之后godaddy整个服务的价格在我这样的消费者心中就是打了折的么?

你过几个月发个AD也就算了,好歹算作促销……但是每个礼拜雷打不动的两次“促销”——如此常规化的运作,会让我觉得,按平价购买godaddy产品是不正常的,godaddy的域名租用费本来就应该是打折的。

这样的效果真的好么?很快消费者会不珍惜这样的AD机会,因为反正还有,不在乎这一时,更重要的是,消费者会被搞得很烦(= =~),这样对于godaddy这个网站推出新产品或者开发其他类型营销是很不利的(虽然目前我不知道它们除了卖域名还卖什么)

营销是一门技巧,显然godaddy还需要修炼——我是这么认为的。